日本历史基础知识 天皇、将军、幕府、大名与上洛

将军与幕府

上洛
上洛

将军的全称是征夷大将军,在日本历史上原为大和朝廷为对抗虾夷族所设立的军事职位。将军由1192年至1868年是日本的实际统治者。将军的政府称为“幕府”。

由镰仓幕府开始,到明治维新之前,大部分幕府将军,取代日本皇室与天皇,掌握日本实际政权,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。

由于将军的长期军政统治,到后来欧美敲开日本大门,一直误以为将军就是日本的皇帝。直到江户幕府末年,美国派到日本的特使也还没有弄清楚。

历代幕府:镰仓幕府 – 室町幕府 – 织丰政权 – 江户幕府(德川家康开创)

织丰政权(织田信长-丰臣秀吉政权)

丰臣秀吉统一日本,但他的出身使得他无法轻易开幕,因为长期以来武士集团都认为只有源氏、平氏的子孙才有资格开幕,如同只有五摄家能当摄政、关白一样,麻烦多多。秀吉先冒充平氏,不成,再认五摄家之一的近卫做干爹,此后蒙天皇赐姓“丰臣”,才算当上关白(公家朝廷的最高官),终其治世,他都没有开设幕府,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征夷大将军,他的政权结构与平清盛类似,是寄生于公家朝廷的官位体系,同时又辅以奉行等役职而运转的。

大名

大名是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。由比较大的名主一词转变而来,所谓名主就是某些土地或庄园的领主,土地较多、较大的就是大名主,简称大名。土地或庄园的领主为了保护家园,大多拥有其所属武力,一般称之为武士,相当于中国古时的护院、护卫,规模越大,进而成为统领一国的领主,那就是所谓的大名了。日本各个时代中大名的定义都有些不同,不过一样都是统领某一个领地的地主之意。大名这个称谓的意义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。

上洛

上洛是“赴京都”的意思(洛=洛阳=京都),“去京城”是比较正式的说法,但并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使用的,主要是用于形容有实力的大名集结大军开往京都朝见将军与天皇,表明地位,以证明自己拥有争霸天下的实力。

上洛是指战国时代地方的有实力大名进京保护室町幕府的将军,恢复旧秩序,籍此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树立支配全国的权威。这里的天子,仅指将军,与天皇无关。明应之变后,室町幕府威信丧失,变成各大名彼此拥立的傀儡。

上洛最早始于永正年间大内义兴支持足利义稙上洛夺回将军位。上洛本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途中会遇到其他大名势力的阻止,发生战争等,今川义元和武田信玄都死于上洛途中。织田信长的上洛是成功的,但他的目的是建立新秩序而不是恢复旧秩序,由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继承其遗志,最终完成了日本的统一。

天皇

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称号,日本国家的象征。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(书籍记载于前660年)。由于被认为不同于普通的日本人(在神道教中,天皇是天照大神后裔,故具有神性),天皇与其家族没有姓(历史学上称其为天皇氏),日本宪法也未赋予其公民权。虽然裕仁以后的日本天皇已宣布完全放弃历史上其被赋予的“神性”,但多数日本人仍认为天皇代表着“国家”。

天皇作为日本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时间并不长。自公元6世纪大和国征服本州岛和九州岛的大部分地区后,天皇的权力达到顶峰。但从10世纪开始,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、源平相争、镰仓幕府、室町幕府、安土桃山时代(织丰政权)、江户幕府,天皇权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时间。直至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权。 裕仁(昭和)天皇在位时期发动了侵略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的大战。

3 thoughts to “日本历史基础知识 天皇、将军、幕府、大名与上洛”

  1. 幕府统治期间,将军不废黜天皇,是由多方面原因的,并不是日本普遍认为天皇是神的原因。 1、是日本改革不彻底的一个表现,保留的一些封建残余分子。

  2. 1.天皇没换过家族 2.从平源之乱开始日本就一直处于武士阶级的控制之下,自从源赖朝开设幕府,幕府将军就代替了天皇执政,所以到了幕府威信下降时,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